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长大(周秉德)
周秉德,1937年生,周恩来胞弟周恩寿(字同宇)长女,12岁起在周恩来、邓颖超身边生活了十余年。曾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,第九届、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。
周秉德,1937年生,周恩来胞弟周恩寿(字同宇)长女,12岁起在周恩来、邓颖超身边生活了十余年。曾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,第九届、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。
卫生部部长、北京医院的几位老专家,还有几个中央领导,都在那里等着。
1976年,风还没透出春意,北京的天阴得渗人。街头行人裹着重衣,步子慢得像是被空气里的压抑紧紧拖住。有人整个城市像摁下了静音键。就在广播一遍遍嚷着的那些日子,四个月前的告别还热烫烫地压在每个人心头。没谁会忘掉那份重,当然也没人敢在路边谈这个。但总归是有人记得的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节点,首都图书馆以“山河入简红韵承章”为主题,策划推出60余场主题阅读文化活动,通过展览展示、艺术展演、讲座讲述、互动体验、数字专区等多种形式传承红色文化,构建面向社会公众的红色文化教育阵
1907年冬,江苏淮安周家灵堂前,33岁的周劭纲抚着妻子万冬儿的楠木棺椁,面对岳母"必须风光下葬"的严苛要求,这位刚失去爱妻的穷书生典卖祖屋,借债置办丧仪,却仍无力完成厚葬。他将灵柩暂厝清江浦寺院,对三个幼子留下一句承诺:"待为父挣够银钱,必让你母亲入土为安。
“伯伯,我也要上前线!”1950年10月的一个傍晚,北京西花厅,13岁的周秉德扑到餐桌旁,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。周恩来放下文件,抬眼看她,随即朗声一笑:“一个小丫头,人家怎么会要你?”
张若名站在盘龙江岸边,清晨的迷雾还没消散。她身影定在水汽中,随即跃入江心。谁会想到,这个在历史缝隙里多次闪现的名字,最后竟消散于此?她是五四风云间不折不挠的旗手、觉悟社的骨干,中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,还……是周恩来心底那扇未曾合上的窗。命运何时开始偏折?外界似乎
在我们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当中,毛主席毫无疑问是举世闻名的大诗人,而陈毅的诗词造诣也颇高,被誉为“元帅诗人”。与这二位相比,周总理的诗传播度就没有那么广。
周恩来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,但他却收养了许多烈士遗孤,大约有十几人。他的妻子邓颖超更是创建了53个保育院,收容了近3万落难儿童,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邓颖超为“邓妈妈”。
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5月27日,由退役军人事务部指导,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发起的“关爱烈属老区行”活动在革命老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启动。活动旨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,为老区烈属送去温暖和关怀。